成果简介

现代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互促互兴。在成都2011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区域规划,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大格局下,成都大学提出“以校城深度融合促开放协同育人”培养理念,推动城市育人资源向人才培养生态圈聚合、国际合作资源向教育教学体系融汇、多维融通手段向育人目标发力,培养新时代可靠接班人和高素质城市建设者

本成果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系统构建起地方高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新体系,为地方高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找到一条可借鉴之路

秉持校城融合的办学育人新理念:主动融入三都三城、深度对接成渝双城、创新助推国际友城,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创新育人理念。

构建中外融汇的资源汇聚新机制:国际对标学科链接、跨境办学平台链接、科研合作项目链接、师生流动人际链接,驱动资源集聚。

探索多维融通的协同培养新路径:思政融入与文明互鉴、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优化升级、双线课堂协同并进、研习与二课堂并举、学术研究创新引领,夯实“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新内涵。

该成果探索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与世界胸怀、国际规则与跨文化能力、专业素养与实践创新力、持续发展与无边界学习力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获批国家一流专业15个,5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举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7个、本硕博跨境联合项目40个。十年来培养应用型人才近5万人,学生在蓉就业率超过70%;培养留学生近3000人,生源国54个。升学率从4%提升到20%,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890项,涌现一批在国内外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子。

二是城市资源整合突出。打造校城协同育人平台74个、建成东盟工作站6个,助推成都市与新西兰汉密尔顿、泰国清迈等结成友城。市委市政府两次发文“高水平办好成都大学”,连续八年将学校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五年投入近100亿支持学校建设。

三是社会影响日益提升。近五年软科排名提升340位,2022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高校73-92位。到校交流高校300余所,国内外媒体报道280余篇次,大会报告60余次。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高度评价;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评价学校是与城市密切互动的典范;谢和平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在鉴定中一致认为成果具有示范引领作用。